【腾讯云】推广者专属福利,新客户无门槛领取总价值高达2860元代金券,每种代金券限量500张,先到先得。

在中国解放战争史上,留存着无数个精彩的战役,其中的孟良固战役因其关键性和重要性,成为陈毅、粟裕赫赫有名的力作。

而与之对垒的国民革命军整编74师,在师长张灵甫的带领下,守着一个山头数日之久,即使在张灵甫死后,依然表现出极强的纪律性.

这使得当时的陈毅发出一道指令,不允许释放一个俘虏,很多人对这一指令百思不得其解。

然而在十余年后,当张灵甫的遗孀王玉龄返回台北,74师老兵闻讯后互相联络,在一个大饭店举行了接风宴,当时那些老兵整整齐齐地坐满了20桌。

这种号召力和队伍凝聚力之强,人们才恍然大悟,也许陈毅当年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。

从“夫人”到“师母”

蒋介石在败逃台湾前,曾经统治中国达20多年的历史。

常常以黄埔军校校长自居的蒋介石,在多年征战中悉心培育出五大王牌部队,其中的整编74师(原74军)是当之无愧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,号称“御林军”。

这是因为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,是当时的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的警备司令,而清一色美式装备的整编74师,不但配备有坦克、火炮,更有飞机傍身,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。

由于在对日战斗中屡克强敌,士兵的薪资极高,因而养成了目空一切的气势。

其领军人物张灵甫由于在对日战斗中左腿被击伤,治愈后也无法弯曲,只能长年拄着一根手杖,被戏称为“瘸子将军”,但却深得蒋介石的信任。

1945年,张灵甫迎娶家道中落的王玉龄,此时张灵甫已经42岁,而王玉龄却年仅17岁。

王玉龄祖辈也是名人辈出,其先人在清朝时曾做过两江总督和朝中尚书。

她的父亲和伯父都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,也是一名军人,只不过在王玉龄很小的时候,父亲就过世了。

虽然王玉龄在战乱中一直没有放下学业,但也只是高中学历,但是因为青春正艾,天生丽质,使得张灵甫十分爱恋。

爱屋及乌,整编74师的官兵对王玉龄极为尊重,只要见到她,就会敬礼,恭敬地称呼:“夫人好!”

公务之余,夫妻两人携手同游金陵名胜,恩爱非常,一年后,王玉龄生下一子。

在王玉龄初步散发出成人美妇风韵的时候,解放战争开始了。

蒋介石的军队屡战屡败,即使守卫南京的整编74师,也被编入了战斗序列,王玉龄刚刚开始的美好日子也到了头。

在历史的大潮下,整编74师和它的师长张灵甫被拍死在了孟良固,而王玉龄则带着老母亲和幼子,随着国民党败军撤退到台湾。

初到台湾,王玉龄被人骗去了所有积蓄,而国民党每个月只给她家发放几十斤米,维持生活极为艰难。

后来王玉龄就开始学习英语,并于1953年考取美国纽约大学财会专业,时年王玉龄年仅25岁。

她开始远渡重洋继续求学,当然在这之后,她一直都与原来整编74师的老兵有着联系。

直至1960年完成学业,并且在美国已经立住脚根的王玉龄再次返回台湾。

当她回到台北的消息被一名亲近的人传出来后,已经7年之久没有见到王玉龄的整编74师那些撤退到台湾的老兵非常激动。

他们一传十,十传百,最后汇聚成一个想法,那就是给王玉龄举办一场接风宴。

很快,他们就在台北市订了一个足足放下20个大圆桌的宴会厅,然后制作一份精美的请柬,差专人送到了王玉龄的手中。

王玉龄也十分激动,她没有想到,时隔多年,整编74师到台官兵还思念着她,于是她痛快地答应赴宴。

当32岁的王玉龄穿着素雅端庄的长裙来到酒楼时,只见整个一层满满地放了20张大圆桌,每一张桌子都坐满了穿着各色衣服的男子。

他们均是四五十岁的年纪,有的缺条胳膊,有的瘸了一条腿,脸上身上有伤疤的更是比比皆是,然而每一个人都是正襟危坐,不苟言笑。

只有当王玉龄走进大厅时,他们才哄然一声,整整齐齐地站了起来,举手敬礼:“师母好”。

因为他们的师长已经不在,而师长的遗孀则成为他们敬爱的人。

王玉龄激动异常,她频频向大家招手,然后被曾经官职最高者邀请到主桌上坐,其余桌子的人才纷纷落座。

随后,她与每桌的人都碰杯小酌,那些男人都会站起身形,弯下腰与好碰杯,先称呼“谢谢师母”,然后一饮而尽。

这些整编74师的老兵,有很多在台湾过得并不如意,但是听到师长夫人的消息,从四面八方赶了过来,只为了叫一声“师母好”,这种凝聚力实在是非同小可。

无怪乎当年陈毅对74师的俘虏极为重视,亲自叮嘱,一个都不能放走。

孟良固战役余波荡漾

在这些败退到台湾的整编74师老兵心里,孟良固是一个永远忘不掉的噩梦。

他们在那里一败涂地,他们的战友或战死或被俘,他们的“衣食父母”师长也丧命于此。

而他们则只能窝在台湾这个小岛上,同那位年轻的“师母”一样,过着贫困的生活。

国民党是极为善于进行洗脑教育的,在国民党政府宣传机器的全方位“轰炸”下,很多国民党士兵形成了牢固的“反共”思维。

他们认为国民党蒋介石是国国家的正统,而内战是共产党引发的,这一切恰恰也是74师官兵共同的思想。

因而当他们被陈毅、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围困击败后,除了战死或者是受伤俘虏的外,却足足有近7000人的队伍,整建制地撤退到一片隐秘的山谷,妄图寻机逃窜。

好在陈毅、粟裕极为警醒,接到前线报告后,立即指出击毙和俘虏的人数,和74师官兵总数存在差异,要求战场上的解放军部队进行地毯式搜索。

最终这7000人被我军侦察兵找到,他们一直沉默以待,虽然情绪低落,但是毫不慌张,而且极为遵守纪律,没有一点散兵溃勇的迹象。

为此,陈毅极为担心74师俘虏的安置工作,他要求在对这些俘虏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,还要把他们全部打散,放到解放军各个连排之中,防止他们可能的背叛。

这主要是陈毅看到了74师士兵的思想之顽固,纪律之严格,一旦背叛则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。

而后来的改造过程,也印证了陈毅的担心。

部分74师士兵不愿意接受我军的改造,当他们与解放军战士一起吃粗粮时,常常怀念在74师吃白面、米饭的美好生活,认为共产党的待遇没有国民党好。

他们还鄙视我军战士的战术动作,认为粗糙不入流,因而对于战败一事耿耿于怀,认为他们更擅长平原作战,山地战限制了大炮、坦克和飞机的攻击力,失败纯属“大意失荆州。”

甚至在解放后,一名74师投降官兵死时,遗物中还保存着张灵甫签发的证书。

而此时他的身份已经是我军的排级干部,并且当时全国都解放了,可见他还心心念念着张灵甫。

由此可见,这些74师官兵思想极为顽固。

为祖国繁荣发展不惜三地奔波

好在这些老兵极为感念王玉龄,他们在宴请王玉龄,就与她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联系。

而王玉龄本人不但在学习和生活中极为要强,而且还热情好客,她在美国的寓所,每到节假日或者周末,她都会邀请大陆和台湾留学生到家里做客。

如果他们遇到找工作、打官司等方面的困难,她都会全力帮助。

而那些老兵或者是他们的家人,更会得到她的全方位帮助,这样她得到了在美华人的认可和爱戴。

她被推举为孙中山国际基金会总会副主席、香港特区黄埔同学会副会长、美国黄埔基金会名誉会长等职务,她的儿子成为中华黄埔后代联谊会的会长。

母子俩的目标是一致的,那就是全力以赴增进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。

1973年,受周恩来总理邀请,王玉龄回到祖国大陆参观访问,从此开始,她几乎每年都会回国探亲。

1976年周总理去世之后,邓颖超每年都代表总理接见她。

1984年,她还应邓颖超之邀,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仪式上,登上天安门城楼, 与很多国家领导人和国内外友人一起参加了庆典。

她为祖国的教育和医疗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,在她牵线搭桥之下,扬州大学和美国一所医学院结为友好学校,扬州医学院还无偿得到了美国许多高等院校的医疗设施。

1990年,王玉龄返回祖国,在上海定居。

2005年,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,她和儿子一同受到了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接见。

而身在大陆的王玉龄,只要知道有台商返回台湾,她就会建议他们回去后“一定不要支持台独”。

她也多次叮嘱台湾的亲人,不管是谁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,只要支持两岸统一,就投他的票。

王玉龄表示,她和儿孙一道,将一直致力于祖国的统一和繁荣发展大业。

文/蓝风烛尘

参考资料

1张灵甫遗霜王玉龄,高云贵,文史春秋,2006(03);

2我与张灵甫,王玉龄;金宝山,档案春秋,2015(01).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视频通信爆款 9.9 元起, 提供电商、教育、社交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,最快 1 天布局火爆赛道
Top